2025 年1 月21 日,由中廣核主編的“華龍一號”建設經驗叢書《鑄龍》新書發布會在防城港市舉辦。本書全方位總結了“華龍一號”示范項目建設經驗,標志著我國核電自主創新成果的傳承與分享邁出重要一步。
技術突破,核電技術邁向世界前沿。2015 年12 月,防城港3 號機組開工建設。該機組作為我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匯聚了中廣核40 多年來在核電站研發、設計、建設、運營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肩負著三代核電批量化建設的歷史使命。2024 年5 月,防城港核電二期項目4號機組也正式具備商業運行條件,標志著中廣核“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
安全至上,創造三代核電建設記錄。在建設過程中,面對諸多挑戰,建設團隊始終秉持“絕對安全、萬無一失”的理念,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樹立正確業績觀。廣西防城港核電作為項目業主單位,堅決扛起核安全政治責任,確保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在華龍一號示范項目建設歷程中,兩臺機組均創造了零跳機、零跳堆、零小修、零重大設備損壞的4 個“零”高質量投產記錄。3 號機組首循環多項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創造了三代核電首堆高質量投產紀錄。
產業帶動,實現核電產業鏈自主可控。“華龍一號”從技術研發到項目投產,不僅是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也帶動了整個核電產業鏈的發展。項目建設過程中,共帶動上下游5400 多家核電設備企業,實現400 多項關鍵設備自主化,關鍵設備實現100%國產化,顯著提升了我國核電產業鏈的韌性和實力,是核電行業貫徹落實“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生動實踐。同時,項目培養了大量三代核電運行人才、維修技術人才和熟練產業工人,輸出各類經驗反饋4000 余項,為后續“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了將“華龍一號”的建設經驗轉化為全行業的共同財富,中廣核組織編寫了《鑄龍》一書,全面總結了工程建設、生產準備、調試運維、安質環管理等方面的經驗,生動展現了防城港核電工程建設的宏大場面和建設者的精神風貌。該書不僅是對過去十年奮斗歷程的回顧,更是為后續“華龍一號”項目的批量化、集約化、標準化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標準指導,對核電行業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來源: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