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郑重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主题,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领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成为数学课堂的主线,枯燥成为数学课堂气氛的借口。人们始终认为,“激情”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专属词。事实上,数学离不开生活,也注定离不开人类的情感。新课程标准倡导开放、动态的课堂。为了让孩子学好数学,老师需要用激情点燃激情,成就精彩的数学课。

1。课堂上激情的导入让学生充满期待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往往是教师走进课堂的关键点。一个好的开始设计应该是由情感催化的。教师要用热情去感染学生。当老师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时,学生们对课堂充满期待。以下是老师教学时的介绍《相遇问题》。

老师“认真”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会走路吗?”学生们一愣,齐齐笑了起来。老师似乎没有理会学生们的笑声,继续说道:“我想不会吧,哪两个学生敢上来表演呢?”在学生们竞相表演行走时,老师提出了很多行走要求:向对方走去、同时行走、两个人相遇、两个人仍然分开……这样有知识的行走表演生动地再现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出行程式应用题的重点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受益匪浅。

本情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景内容的选择要与课堂中心内容相辅相成;其次,要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直观、有趣的方法;第三,介绍要简洁,语言和动作诙谐幽默。

2。课堂上激情的表演让学生们充满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由于学科的特点,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叙事性,但内容缺乏散文般的诗意,显得有些单调、乏味。教师在引导时学会融入激情,解读数学思想,化平淡为诗,化单调为感伤,从而保持学生的高涨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是老师教学《合并同类项》的剪影。

老师:(将八张卡片分发给8名学生。大屏幕上投影出8张卡片的内容:-5n、6xy、8n、-7a2b、-xy、2a2b、0.2x2y3、-3y3x2)请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的内容来寻找“朋友”。卡片上的内容。并和我找到的“朋友”一起站在了讲台前。

学生:(8名学生活动,其他学生在旁观。)

学生

:(观察学生的意见)学生拿着两张卡片6xy和0.2x2y3站在一起是不正确的;持有两张卡片-xy和-3y3x2的学生站在一起也是错误的。 6xy 的“朋友”是-xy; 0.2x2y3 和-3y3x2 是一对“朋友”。

老师:(把大屏幕上的卡片按照上面的分组拖成一排。)为什么这么划分呢?

生:因为6xy和-xy包含相同的字母。

老师:6xy和0.2x2y3也有相同的字母。他们是朋友吗”?为什么?

生:不,因为字母的指数不同。

老师:x3y2和0.2x2y3是“朋友”吗?

笙:不是,x3y2中的x索引是3,0.2x2y3中的x索引是2。

老师:回答得很好!换句话说,相同字母的指数必须相同。我们将符合此类条件的“朋友”称为类似物品。 (将相似的项目写在黑板上)谁能重复相似项目所满足的条件?

生: 1. 包含的字母相同。 2. 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老师:(将以上内容写在黑板上并提示学生)判断几个表达式是否相似项与代数表达式的系数或代数表达式中字母的顺序无关。

老师:(大屏幕投影)判断每组两个代数表达式是否相似?是什么原因?如何将它们改为相似的术语? (大屏幕投影:2ab2 和 ab2;-5x2y 和 2xy2;xy 和 1.5 yx;3ac 和 3acb;2a2 和 -3a3;x 和 y;-125 和 3。)

生:(判断-125和3是不是相似项有点犹豫。)

老师:(指出)数字和数字也是类似的术语,可以用来计算。

老师:(大屏投影代数:(1) 3x-1+5x2-1-2x-6x2 (2) 8x2-9x4+2x-x4-2x+x2 (3) -xy-y2+3x2+xy +x2-y2) 在上面的代数表达式中找出相似的项。

(学生交流,老师强调查找相似词时不要错过单项式前面的符号。)

本教案重点:一、教学策略巧妙,抓住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美和逻辑美,诱导学生联想,增加审美意义上追求真知的动力,促进愉快的学习。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只有当学生集中精力探索某一知识点时,动机才会持久。二是老师自信的教学风格和有趣的语言,注重手势、语调的变化,节奏的适当步调,以及老师面部表情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一定的牵拉。 。三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表达情感、释放激情。四是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保持学生兴趣。五是多鼓励、多欣赏,营造激情氛围。

3。课后充满激情的扫描让同学们回味无穷

课后激情扫视,是认真总结课堂内容。数学课堂总结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数学教学任务后的最后阶段。它是学生重新认识、总结和升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上好一堂数学课后,课堂总结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因此,充分认识课堂总结的重要性,努力追求课堂总结的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作用,对有效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例如,老师在讲《命题、定理》时,总结道:“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用‘如果……那么……’来总结。”这样,课末的总结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迪斯托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激励、觉醒和启发。”教师必须对课堂充满真情,对课堂主人充满关爱,这样才能有效地触动孩子们的心灵,启发他们。让孩子有一种精神,有一种不懈的追求。